「潮」字意指「入時」、「貼近潮流」。美術館的未來,除了是藝術品的殿堂、藝術家的桂冠,能不能變成一個對社會大眾深具吸引力的「潮」聖地?
本期議題特賣場「好/how潮美術館」專題,收錄了前述培訓課程劉婉珍老師的講座內容,討論邁向高齡化的社會,博物館可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石瑞仁執行總監分享台北當代藝術館從「公辦民營」到「半公半私」的經驗,其營運管理如何從「藝術導向」到「社會關注」的變化;除此之外,也邀請黃姍姍談當代私人美術館的公益價值,文化部藝術銀行張銘宏和藝術銀行主持人張正霖剖析臺灣藝術銀行的作品管理與維護,余青勳從土溝農村美術館與范特喜微創文化的案例思考美術館的未來,以及商戌菡介紹高美館「當美術館走入圖書館」公共藝術計畫等。這些藝術發展已不再侷限於美術「館」的空間思考,卻更多元、更寬廣地譜構成未來美術館的可能想像與風景。
在3C產品無所不在的今日,如何引導孩童領略書法的美妙,策展人洪金禪談「愛寫字,玩書法」教育展策劃的美育思維。卑南族雕刻家哈古和魯凱族畫家杜寒菘用生命經歷刻劃出精彩動人的創作。
借用左京書店惠文社店長堀部篤史的話:「你的生活是我遠道而來的風景」。希望美術館是你我現在與未來不可或缺的一道風景! |